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如何立足政法部门职能,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高治理能力,有效护航经济发展,是当前政法部门值得深思和谋划的重要问题。
一、要切实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
2018是全市“项目建设年”,建设项目、发展经济,社会稳定是关键,只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吸引企业(项目)的落地生根,才能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正值经济“新常态”、改革“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治安面临严峻考验,同时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因此,主动抓好政治、治安大局稳定,是政法部门的“第一责任”。一是要当好信息员。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工作机制,注重掌握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的情报信息,注重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早预见、早控制、早处置。以资阳区为例,全区有区级重点企业(项目)69个、市级重点企业(项目)16个、省级重点企业(项目)2个,政法系统逐一落实责任人,为重点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区委政法委、区扫黑办先后组织召开协调会议8次,组织政法综治干部和警力300余人次,协调配合长春镇、长春经开区、汽车路街道等地开展专项行动,确保了紫薇村、云梦方舟、西流湾大桥等重大项目顺利建设。二是要当好评估员。对征地拆迁、环境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医药等涉及群众切实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领域,在作决策、上项目、定政策时,要指导基层党委、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防止产生矛盾纠纷。三是要当好调解员。对各类矛盾纠纷,要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及时做好调处、化解、稳控工作,防止激化升级、拖大拖炸,特别要处理好涉及项目建设及拆迁群众的案件纠纷。今年以来,资阳政法综治部门从细微处着手,以微创新驱动社会治理新发展,在全区300多个城乡网格推行“微信群”工作法,通过微信群完成企业意见收集、群众求助处理、治安防控组织等功能,让群防群治老做法搭上信息化新快车,编织了一张守护资阳平安、推动资阳发展的“地网”。四是要当好指战员。充分发挥维稳处突的主力军作用,牵头修订完善各项处置工作预案,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水平,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五是要当好宣传员。结合普法宣传,组织政法干警深入开展法制大宣讲活动,以案说法,引导群众学法守法、依法维权,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
二、要切实抓好打防管控第一主业
打击和防范犯罪,确保公共安全,是政法部门的基本职能和主业,也是政法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开展涉企(项目)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专项行动中,政法部门要立足本职,切实抓好“第一主业”,始终坚持什么违法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违法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企业(项目)落地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一要坚持严打方针,突出打击效能。要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利益的经济犯罪活动,切实增强创业者、投资者、经营者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制交易、强行入股、恶意竞标、堵路封门等违法犯罪,要施综合之策,力争破一案、带一串、打一伙、端一窝。坚决铲除非法插手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切实为企业项目排除干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资阳区扫黑办共有效处置举报线索17条,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39起,行政案件20起,打掉恶势力团伙8个,刑拘67人,缴获枪支17支,4月27日,资阳公安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调查,破获一起强迫交易案,一举抓获贺某等多名村干部,其后相关涉案人员主动投案自首,至今8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1人被取保候审,有力地净化了基层党组织、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二要强化社会防控,遏制案件发生。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天网”工程、综治巡防队伍、保安队伍、基层政法单位建设,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作用,构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网格化、智能化的社会面动态防控网络,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增强人民群众社会安全感。三是强化治安整治,净化投资环境。按照“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定期分析重点项目建设面临的治安形势,适时开展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对涉及侵害企业(项目)利益的非法集资、“盗抢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要加大追缴赃款、赃物力度,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做到创优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
三、要切实把握规范执法第一准则
执法为民、清正廉洁,是中央对政法队伍的要求,也是发展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重点企业(项目)投资者的信心。因此,政法部门要切实把握规范执法“第一准则”,努力为经济发展营造公正、廉洁、高效的法治环境。一是加强执法监督。充分运用执法巡查、执法考评、案件评查等监督手段,加强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及时纠正执法不公正等问题;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对外公布办理流程、法律依据、收费项目、办结时限,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二是明确执法尺度。坚持保护合法经营、惩治侵企犯罪、促进健康繁荣的原则,在办理涉企案件时,正确把握政策、法律尺度,坚持“三慎三办”,即对企业和企业负责人,慎用人身强制措施,慎用冻结资金措施,慎用扣押财产措施,严办侵害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案件,慎办影响企业生产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不办关系案、金钱案和刑事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的案件,切实营造企业发展宽松环境,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三是加大问责力度。明确规定对企业(项目)行政许可事项故意设置障碍,该审批不审批,存在“冷、横、硬、推、吃、拿、卡、要”行为的,一律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严格落实“问责制”,对因打击整治不力,导致辖区治安环境混乱、出现黑恶势力,影响招商项目建设正常施工,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坚决追究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