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持续的高温缺雨天气,农田出现了土地干旱开裂现象。对此,长春镇多措并举,及时打井、开闸放水对田地进行灌溉,积极组织镇村干部、村民和党员志愿者疏通沟渠、修补管道,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保障粮食安全。
上下联动,统筹镇村抗旱“一盘棋”。自7月底连续高温天气出现后,长春镇早部署、早安排,迅速对接相关部门,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安排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动员群众提前做好抗旱准备,并指导各村(社区)做好沟管渠道、抗旱井的统计摸底工作,避免干旱天气来临导致农业灌溉用水困难。
解民所需,构建精准服务“一张网”。炎炎烈日下,长春镇甘溪港村沟渠里清水流淌,水稻在资江水的滋润下抽穗扬花。干旱来临,部分农田由于附近无沟管渠道铺设,或沟渠无法疏通而不能灌溉,这是广大党员志愿者在抗旱中普遍反映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长春镇因需施策,无沟管渠道连接的农田采取就地打抗旱井、从附近池塘引水等方式实现灌溉,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管道疏通、挖井引水工作,以解高温缺水燃眉之急。
直面酷暑,坚守抗旱服务“第一线”。“现在正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再生稻头季成熟再生发苗,一季中稻抽穗扬花灌浆成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郭立桂说。这些天,她和同事们一直奔忙在抗旱一线。联系水利部门,和党员、组长、志愿者一起顶着烈日疏通沟管渠道,帮助农户做好水稻田间管理。
截至目前,长春镇发动党员下沉抗旱抢险一线百余人次,共维修抗旱机埠56台次,新增抗旱水井20眼,架设灌溉三相线路2.5千米,清挖沟渠18.6千米,动用土方1660余方,安装外河引水水泵7台次,充分发挥黄家湖与南门湖的河湖连通作用,通过提升抗旱工作效率,努力减少干旱带来的损失,现已满足全镇农田灌溉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