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富清同志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先进事迹在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他用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一生,诠释了他的名字——“富清”。
战争时期,他是勇往直前、舍身忘死的排头兵,和平年代,他是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既清贫又富有,既平凡又伟大。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甘于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党国在前、人民为先的初心。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如果我照顾亲属,群众对党怎么想”“我90多岁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吧!”张老先生的话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哪里艰苦他便往哪里去,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从不为人民添负担,真正履行了党的誓言,凸显了共产党人本色。
什么样的“官”是群众期盼的“官”?是能办实事的“官”,但不一定是高“官”;是甘于平凡的“官”,不是贪图名利的“官”;是能为百姓谋福利的“官”,而不是只顾填满自身欲壑的“官”。在今天,党员干部仍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情怀,决不屈服于名利诱惑、对人民怀一颗赤子之心。
然而,现在有一些共产党员却丧失理想信念、失守法纪底线。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近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冀民违反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被开除党籍和公职;甘肃省司法厅原副巡视员魏兴刚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被开除党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墩麻扎镇卫生院院长邢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0万。在十八大后,这些身居高位的“父母官”仍不收敛、不收手,同样是共产党员,他们却因腐化堕落、一心为己,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为什么他们拥有同样的名字——“共产党员”,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选择?难道是时过境迁,人心不古吗?不,新时代我们同样有“守岛英雄”王继才、“最美乡村教师”蒋国珍、“时代楷模”黄大年等等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祖国和事业,用奋斗谱写了一篇篇时代的华章。众多锒铛入狱的“邢某某”们,他们缺少的是理想,他们忘记的是初心。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丢失了理想信念,我们就丢失了精神上的“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号召全体党员“坚守崇高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一个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好比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在一块贫瘠的心田上,怎么成长出福荫百姓的参天之树呢?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取民之脂膏。清朝名臣张伯行为官清廉,他在《却赠檄文》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腐败分子不是一开始就胆大妄为、巧取豪夺的,他们也是从不注意小事小节逐渐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办事处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勤从“借”朋友的钱一次两次,到后来的n次,从刚开始的内心不安到最后的麻木不仁,把自己彻底地埋葬在贪腐的泥潭之下。没有第一次,就没有最后一次,在诱惑面前,党员干部必须摆正身份、拉起防线、坚决说“不”!
扑下身子、立足本职。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因为自己职位低微就看轻自己的价值,认为我们的工作干或不干无所谓。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精神就是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我们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但又不能空喊口号、只画大饼,扎扎实实、千方百计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根本。做好本职工作要有不怕苦、不怕难的勇气,不能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安于现状就容易思想懈怠,思想懈怠加之名利诱惑就容易滋生腐败。党员干部要有在自身岗位上不断精益求精的饱满精神,将个人理想融于党的理想、国家理想,从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